藏历2151年| 木龙年

旅德书法家平措茨仁谈:藏文书法的传承与延续

相关文章

【西藏之声2017年12月23日报道】如今藏人学校及家长,开始怠慢孩童学习藏文书法,认为这将耗费很多时间,也存在学会书写多种书法字体无用之说。移居德国的流亡藏人书法家平措茨仁日前接受本台藏语部专访时指出,“就像吃饭,每天吃同一种食物,久了也会乏味,需要搭配不同的食材,换种烹煮方式。书法也一样,学会几种不同的字体书写,才会发现你中意的字体或再去创作,而且学会书写的字体越多越好。藏人家庭应养成带领孩童参观文化展览的习惯,从而去培养孩童的艺术感。”

旅德书法家平措茨仁谈

藏文书法历史悠长,且字体种类丰富形成流派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西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象形字的一种)。在它的基础上西藏原始宗教本教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当时已形成书法艺术及流派。

公元七世纪中期,吐蕃第33代国王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平措茨仁说,“较于西方国家,亚洲各国盛行书法艺术。藏人社会亦非常重视书法艺术,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法,书法属于大五明的工巧明的一个小分支。西藏各大圣山上随处可见的用白色石头拼成的咒语、玛尼石的刻制。每家每户在藏历新年其间,喜欢在房子内外写上‘扎西德勒’等祝福语,显示屋主的书法功底。”

吞米桑布扎创制的蟾蜍体亲笔字迹至今存放在拉萨

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叫蟾蜍体。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与蜣螂体等。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与黎体两大流派。

平措茨仁介绍,“吞米桑布扎创制的蟾蜍体亲笔字迹,至今还在拉萨北郊乌都日山南坡帕邦喀一块石头上仍可看到,写有六字真言(ཨོཾ་མ་ཎི་པ་དྨེ་ཧཱུྃ)。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梅体亲笔字迹,存放在布达拉宫内。之前境内一家尼赤派书法中心展出的150个多藏文字体中,就整理有吞米桑布扎创制的这些字体。很多字体已在民间失传,成为宗教专用字体,可以在唐卡与壁画上看到。”

佛教在西藏盛行的后弘期以来藏文书法艺术得到很大发展

大约在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西藏书法家琼布玉赤对“乌金”字书法进行规范,后来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字体,被称之为“琼赤”(即琼布玉赤之书法)。后来“琼赤”分出“尼赤”派系,盛行于尼木地区。

十二世纪中期,大译师仁青桑布在组织修订并补译佛经时,邀请了全西藏最著名的书法家们抄写了几十部经文,并要求卷与卷、部与部书体一致。

十三世纪,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修成萨迦南寺。寺内大殿西墙内修起了经书墙,邀请西藏全境的书法家来抄写佛经,砌成了由8万多部经书组成的经书墙。白徂体是专门用于书写经卷的乌梅体,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新的书体。

乌金体中琼体、尼体与康区体的相继出现,也是刻板经书的需要。特别是琼体又成为金写佛经,尤其是《甘珠尔》、《丹珠尔》、《十万颂》的最主要、最庄重的书体,书艺达到了最精美的程度。

平措茨仁介绍说,“卫藏地区藏人习惯使用乌梅(行书体),安多藏人喜爱乌金(楷书体),而康区体这一名字的定义,显示了这一字体在康巴地区的盛行情况。”

藏人传统的书写联系工具 网络图片

藏文书法长卷进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西藏书法家年叙•多吉顿珠与格芒•江白用177种藏文字体书写成的长达206米的藏文书法长卷,2013年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最长丶藏文字体最多的藏文书法作品,历时四年时间书写完成。

该书法长卷全长206米,高80公分,内容除了象雄古文体丶天珠体丶乌金体丶徂仁体等177种不同字体的书法,还包括西藏历代32位书法名家画像,以及藏族笔论丶文法丶诗歌等。

当时年叙•多吉顿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人误以为藏文字体只有十几种,但经他多年研究发现,藏文字体有1000多种,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

早前藏人使用名叫“墙星”的练字板

西藏社会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孩童入学之初的头几年,主要是学习书法,打好书法功底。习字之初从徂仁体开始。早前西藏社会使用“墙星”练字 ,藏语意为练字板,是西藏民间广泛使用的书法练习传统工具。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墙星”已基本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纸上的藏文书写结构练习方法。用“墙星”练字有利于提高手指的力度与灵活,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纸制品是一种稀有物。

平措茨仁介绍,“在黑色的“墙星”上,用一种白色矿物磨成粉,装袋比较结实的小布袋里四面缝合(后来也用磨碎的粉笔代替),中间一个小洞拉出一条线,将它固定在“墙星”上,用于画线,三条线为格式,在上面写上字母。而墨水的主要来源是铁炉的烟灰与油灯上的灯灰,灯会比较细腻,但是产量比较少。藏文是用硬笔书写的。书写的笔大多是用竹子做成的。竹笔分圆竹笔和三棱笔。圆竹笔用于书写大字,而三棱笔则用于书写小字,当然,也有铁制的笔。”

目前藏人学校及家长,开始怠慢孩童学习藏文书法,认为这将耗费很多时间。也存在学会书写多种书法字体无用之说。移居德国流亡藏人书法家平措茨仁指出,“就像吃饭,每天吃同一种食物,久了也会乏味,需要不同食材的搭配,换种烹煮方式。书法也一样,学会几种不同的字体书写,才会发现你中意的字体或再去创作,而且学会书写的字体越多越好。藏人家庭应养成带领孩童参观文化展览的习惯,从而去培养孩童的艺术感。”

平措茨仁也认为,目前藏学研究存在一种弊端,很多学者通过第二种或第三种语言去研究藏学,而不是藏语文。这种研究方式,只能记载西藏文化的表象,无法深入了解文华的灵魂。

平措茨仁流亡前曾于西藏首都拉萨担任过书法教师

平措茨仁(Phuntsok Tsering )1976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并从位于首都拉萨的西藏大学师范学院毕业,曾担任过几年的书法教师。后流亡印度,目前移居德国,是一名藏文书法家,同时担任当地西藏之家负责人。早前学习乌梅体,现在主要研究朱徂体的书写。

平措茨仁经常前去一些欧美国家,开展藏文书法培训活动。学员们均反映接触到藏文书法后,自己的性情发生很大的改变,不再那么急躁,能够去享受一个人独处的生活。平措茨仁说,中国与日本等国书法,讲究一气呵成等手法,相信藏文书法的书写过程也具备很多特点,希望有学者专门去研究这一学门。

平措茨仁说,“以我移居欧洲多年的经验,欧美社会非常繁华嘈杂,在外忙碌一天回到家,练习书法或画画,有利于沉静心灵,在你非常专注的练习的那刻,外面的吵杂与你无关。藏人家长注重儿童的书法练习,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随着孩子们长大,其中一些人对书法非常入迷,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书法有利于一个人养成独处的生活习惯。”

《为了公理》翻拍自唯色博客

2011年平措茨仁为自焚藏人绘制书法作品《为了公理》(Righteousness)。翻滚升腾的火焰和烟雾形成了几个藏文字母写的是“权利的终结”(Thob Thang Chad)。平措茨仁用一种特殊的传统字母做成一枚红色印章,上面写着“自治”(Rang Dbang)。他在为这幅画作题写的诗中写道:“《为了公理》:献给我的图伯特同胞,他们为了一个民族的公理、文化和宗教信仰,而以身浴火。”

记者:丹增潘多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新文章